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猫 > 正文

猫是菩萨变的,菩提猫是什么意思

  《菩萨蛮书》中,菩提菩萨有四个身份:“一者不是人;二者为佛,三者为众生。又三者非身即法。身为舍利子,法身即心法,具足四相,法身即佛性;如是四相皆非众生,若能心生佛爱,此名菩萨也。”菩提猫本名为猫头鹰,因为他不是人、不是佛、也不是菩萨。他是佛陀本生时因偷懒而成的样子——猫的一种形象,佛称之为“猫头鹰”或“乌龟”。菩提猫之所以叫菩提猫,还因为它的第一个主人其实是一位僧人。菩萨的本体就是一只乌龟所化。这种猫其实就在佛经里被称为“摩诃萨舍利”或“佛陀真身”。根据佛陀所说的梵文名来看叫做“迦叶佛有眼金刚佛母涅盘中舍利子之名”,又因涅盘时菩萨变成的乌龟长得和如来一样像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而得名。

一、四个身份

  摩诃萨舍利是佛经中出现的第一个身份。一般佛经里有关于佛的记载都是非常多的,而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菩萨,在佛经里往往只写了一个名字,就是菩提猫。但在《菩萨蛮书》里,对这一身份却有了详细而明确的解释:佛菩萨化身,舍利子身。舍利子心生正法,无所染污。佛陀本是一位自在无我如莲花般清净之人,由于自己的过失而被世人厌恶,甚至有人把他当作垃圾扔掉。有一天佛陀又被人偷懒丢在了莲花池边,他想找个地方睡一觉,但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醒过来。这时候他在莲花池边抓到一个鸟笼子里的老鼠,吃了这个鸟笼子里所有活物后就慢慢变老了,直到变老之后才变成一只猫。

一、四个身份

二、法身

  佛菩萨最突出的身份就是“法身”。一般人所说的法身即心灵和精神、身体之间的联系。法身指的就是心法和佛性。佛家之所以要修法身,在于修得心法后即成为佛,是因为心性即佛性最难修。心法即是佛性,即是佛法。心法不一定指佛性,如《地藏经》所载“一者”应称为心法道行。心法亦称不二法门。佛菩萨所修之法与一般人所修之法相比,虽然都是修行不二法门,但由于心行不同、修法方法不同、修行时间不同,其修习效果就不同。所以修法有大差别,而且修法方法也各不相同。佛经中讲到的“五根四智”就是指“法身”即“法身之相”、“法身之性”和“法身之法”。

二、法身

三、舍利子

  “舍利子”,梵语意为“智慧的母亲”。这个名字来自于佛陀母亲阿难有一颗慈爱的、充满智慧爱的宝珠。迦叶佛的舍利子,指的是佛陀本人,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修行过程中所获得和积累下来的功德和智慧。在释迦牟尼佛修行过程中(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85年),有一个叫迦叶佛(Maharoda)一个叫迦叶摩诃萨(Samoa)一个自称是释迦牟尼佛本生女儿的女人。迦叶佛说:“我死后是何身呢?”迦叶佛说:“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之名。佛陀在本生期间获得了智慧和慈爱之心,于是他想:既然我没有自己的本生之身,那么我一定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颗舍利之子——这是佛陀所希望听到和实现的事情。在佛陀最后成道之前,他将自己得到的一颗舍利之子命名为“摩诃萨舍利”。“摩诃萨舍利”这个名字后来成为印度民族对智慧和慈爱女性(女神)等形象和品质进行称呼。

三、舍利子

四、佛性

  佛法强调观照自心,观照无我——即无我不正见,也就是以“真我”相看世间万事万物,然后有一个“我”去看万物并从中发现因果循环。其实佛也属于观照自性的观照者。佛也在《观自在菩萨行愿品》中说:“我所发菩提心,以此心生一切法,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今我观佛说一切法之法在哪里?此法自相生灭之理在哪里?”佛认为人在尘世中是不可能真正获得智慧和力量的,但是佛性能让人“破万法而得解脱”。而所谓的“万法归一”正是佛性发挥作用而得来的佛法。《法华经》说:“诸法无我相”是万法之主;“一切有为法”也是万法之主;“如是我故”也是万法之主;“如来故”也是万法之主;而“无常故”则是万法之主。

四、佛性

五、如果能心生佛爱,此名菩萨也。

  若能随喜慈悲,见法性中自然之义而生恭敬心,即为菩萨矣。为什么说菩萨是因“欢喜无住”产生的呢?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空穴来风的说法,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对佛经中所说的道理深信不疑,就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而产生迷惑、错误和迷惑。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地对佛性进行观察,能够以清净本心去体验和认识佛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快乐,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欢喜无住”时,我们才会觉得这个世界真好闻了。这就像是一颗种子从土壤里冒出来一样,如果能以此种子的力量来滋养其他土地上开出一片片圣洁、善良、宁静的小花园和小世界,就可以培育更多充满着生命魅力、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菩萨。一个能够从外物之中而生欢喜心去享受其中、感悟其中的人是不会令自己苦恼、困扰甚至烦恼得更多、体验到人生真正意义上地快乐生活下去的。所以才会说:“如果能发心清净自己身内自利以求成就自我人生意义之圆满,此即菩萨也!”

五、如果能心生佛爱,此名菩萨也。

最新文章